《蓮叢夢回》(一)  古鴻銘    《三寸金蓮》網站2002-10-26制作      【編者按】大家熟知的《收藏城》主人古鴻銘,近來雖然身體欠佳,但仍筆耕不輟,最近,他撰寫了三萬余字的回憶錄《蓮叢夢回》,手稿于最近寄來,現在就整理出來,與大家分享。
作者自序
    余所見之蓮足逾百對,計有天津、大同、東北、北京等地之所見,特記述之,如能對諸蓮友有所俾益,則余感至慰,余亦希諸蓮友發表心得與見聞,乃余之愿也。
    古鴻銘 2002年9月28日
蓮叢夢回
    小巧而神秘之金蓮對余有極大之吸引力,余生于天津舊租界較開明之家庭中,母輩皆不纏足,惟祖母及少數親戚為纖足。余童年為20世紀30年代末期,北方農村婦女皆緊纏雙足,城市中之中老年婦女亦纖纖蓮足。年輕者多解足纏,或半纏、或半放,此類小足,被稱之為“小腳放”,亦有若干年輕女子仍緊纏其尖小雙足。
    是時金蓮所著之小鞋大都為平底尖口小腳鞋,鞋臉長短不一,有的鞋臉甚短,如蘇杭式剪刀型弓鞋樣式,甚俏麗。而亦有鞋臉極深、鞋幫高高,有金蓮靴之遺風。但上述各鞋皆為平底,冬季時則金蓮統一穿“棉靴頭”以取暖,該鞋系由左右二幫合成,于足面前方接縫,與天足穿用之棉靴頭之構造無異,惟尖小如錐。
    小腳鞋之鞋幫為雙層,即鞋里、鞋面。鞋面用料多為布或平絨,如黑色斜紋織法之禮服呢,因為挺括,多用于日常小腳鞋,而節日穿著之鞋多以綢緞為面,鞋尖繡花,亦有滿鞋幫皆繡花者,鞋面顏色有紅、綠、藍、紫,爭奇斗艷,配以潔白之細線小襪,整潔之衣服,對比強烈,益顯蓮足之靚麗。
    當時貴重之小腳鞋當屬金蓮皮鞋,在鞋面處穿有鞋帶,系緊后扎成蝴蝶活結,五寸左右之鞋,每排鞋孔為五個,而三寸之金蓮皮鞋則不盈一握,每排鞋孔僅兩個而已。鞋之顏色多為黑色,亦有棕紅色者,皆涂以鞋油,擦至閃閃發光,引人注目。因鞋底系皮質,行走之際則觸地嗒嗒作響,其聲清脆,令人神往。有木底弓鞋之余韻也。
    布質小腳鞋多為布底,即“千層底”,于鞋底之邊緣處涂以白色,白襪青鞋,又露潔白之粉底,益顯弓足之俏麗。因系布底,故無故無木底弓鞋之嗒嗒聲,然當翹足膝上,露尖小潔白之鞋底,亦一景也。
    余亦見過穿木底弓鞋之金蓮,木底皆窄小而有較高之跟,鞋尖向下,似欲將纖纖鞋尖插入地中,弓鞋多為彩色,鞋尖處多有繡花,鞋之前部有一成倒三角形之淺色攔腳布或絲線。自足尖處視之則更顯金蓮足尖之瘦整窄銳。穿木底弓鞋之蓮足多纖小周正,有三、四寸者,亦有不足三寸之纖小弓彎。
    平底小腳鞋多用黑、藍兩色,可耐塵污,又因深色之小鞋因人之視覺心理作用,益顯蓮足之纖小,深色鞋配以整齊潔白之小線襪,對比度強烈,更能吸引人們之目光。年輕之小腳女子,亦有穿鮮艷之紅色小鞋者,此外尚有翠綠、寶藍、淺紫諸色,亦有穿紅、綠、紫、黃色小襪者。
    亦有小巧精妙之金蓮,以穿孝為名,著雪白之小鞋小襪,扎白腿帶,以素雅潔凈而整齊之外觀,給人以美感,此乃纏足女子愛美之心理所致也。
    鞋店中有成品小腳鞋出售,有布鞋、絨鞋、皮鞋,較貴重之金蓮皮鞋系歐洲制造,做工極為考究,然纏足婦女多喜自制布鞋,先納好布質千層底,再縫好鞋里鞋面,送至绱鞋店由店員將鞋绱好。绱鞋店之服務可謂周到。店內有小腳鞋專用之木制鞋楦,形如金蓮,中間可插入木片,以調節長短,放入绱好之小腳鞋內,使鞋達到一定之長度和肥瘦直到嬌嫩之金蓮感覺合腳為止。較之購買成品之鞋,價格便宜,可按喜歡的顏色、面料及樣式制作,是其優點。
    小腳鞋之鞋面,亦有半成品出售。有流動商販沿街叫賣,叫賣聲為“坤造皮底”。清代金蓮多著木底弓鞋,此行商販制售弓鞋鞋面,稱為“靴片子”,亦出售削好之高跟木底。因鞋屬于金蓮,有神秘之象征,故此行商販皆于黃昏后活動,以防小足女子選購弓鞋材料怕羞。
    是時有專門以機器織成之金蓮線襪出售,有黑、白、灰、藍、粉紅、紅、紫各色,亦有花襪,而節儉之婦女,則利用襪底已破之天足襪,于足面附近剪去,下端縫合成尖形,即成改制之金蓮小線襪。
    農村纏足婦女多穿布襪,白、藍二色較多,因足腕處較窄,故于足面上留一縫口,便于蓮足穿入,然該縫口及襪口皆為毛邊,不加貼邊,蓋因需折疊于足腕上,外纏腿帶之故。江南一帶之金蓮小襪,則于襪口處加花邊或繡花,因該地皆穿散腿褲,不扎腿帶之故。
    有一種簡易金蓮布襪,制作方法簡單而巧妙,其法為取長方形之白布一塊,長寬之比約為2:1,于長方形之左下角畫45度之直線交于長方形上邊,再由右上鉗子角畫一直線,與前一條直線平行,左上角沿第一條線向下折疊,右下角沿第二條線向上折疊,即成一雙層之平行四邊形,將下方及一條垂直之縫口縫合,即成一只金蓮小襪,
    纏裹金蓮之布條稱“裹腳布”、“裹腳條子”,或簡稱“裹腳”(重音在前),腳布之長短寬窄差異較大,視地區及金蓮之大小而異。顏色多為白色,亦有藍色者,布質粗而厚,因需施力緊纏,故應厚實耐拉。粗者,則防足纏之間摩擦力小而滑動、致使緊纏之足帛松脫也。有舊小說描寫纏足時之景象為“菱角小腳裹白綾”,細考究去,足帛何以用綾,有何優點,余不知也。(編者按:此亦文人之常語也,以彰金蓮之艷,纏足實不能用細滑之絲織物。試思如真個改成“菱角小腳裹粗布”,則不雅。“白綾”,為歷代相沿之借用語也)
    金蓮為纏足婦女須深藏不露之部位,除了代代相傳之金蓮應遵守之戒律外,尚受種種迷信的制約,裹足女子皆恪守不悖,對一雙纖纖蓮瓣都刻意嚴加防護,甚至有丈夫從未見過妻子的赤裸金蓮者。有些地區則有撞見妻子裸足會沖去官運的說法,由此而使金蓮的神秘色彩更加濃厚,從而形成了東方獨特的審美觀念。西方常以裸露為美,而東方則重在含蓄,故爾只重包裝后之金蓮,而對其內部詳略,則不甚探求。明清文學作品中亦常常作如是說。
    但當時城市中歐化之風漸盛,租界中仿效歐美女子赤足者(全系天足)漸多,婦女之足已非絕密之物,由是此地纏足女子多有“爾等既可赤足,則我等亦大可不必層層遮掩”之念。故夏日小足女子不扎腿帶,只將小襪之襪口掩至足腕以下,將緊纏之足布之上部暴露于眾目之下,纖細嬌嫩之足腕完全裸露,足腕下方則層層疊疊、潔白之足布緊纏之狀一覽無遺。
    亦有夏日不纏足帛,僅穿極薄之線襪,繼而脫鞋撫足,則低伏之四趾、足心之折腰、豐隆如弓之足背皆清晰可見。亦與赤裸金蓮無異。南方天熱,蓮足女赤足著鞋,則園潤之足背完全顯露,側視之,足背如弓,足心之深縫盡皆可見,纖纖蓮鉤,使人意消。
    蓮足款步行走之時,因低伏之四趾壓于足底而觸痛,故鞋中皆墊有厚厚之棉花,取其柔軟,而可減緩蓮足之痛也。足跟之處棉墊為圓形,前部則為銳三角形,棉墊需常加整理,俾使蓮足踏之感覺舒適。在褪去小鞋、整理棉墊之際,蓮足翹于腿上,小襪齊整潔白,小腳尖尖翹翹,婉若新剝之角黍小粽,為難得一見之金蓮佳景也。
最后修改日期: 2020 年 8 月 17 日

留言

撰写回覆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