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鈎秘籍】34  方漁犀  撰
 
·版權所有  禁止外傳· 二十四  求學之路     小腳老太太常說,越是聰明腳裹得越是小,越是蠢笨腳越裹不小。昔日確是如此。    裹得小的,都是聰明女孩,善于摹仿,肯動心思。聰明女孩,都是愛美的,為了打扮自己,不惜任何代價。女孩最好的打扮,首推三寸弓鞋,但沒有三寸小腳,也是沒有福氣穿的。   裹小腳,是沒有限制的,裹多小,悉聽尊便,只要肯下功夫。    女孩的聰明才智,全體現在一雙小腳上。翠的小腳,裹得很小,且是自己裹的,又晚裹了三年,定是聰明女孩。    事實也是如此。翠的聰明,不但在裹腳上,而且在讀書上。    窯院老五婆娘,親哥哥在洛陽城東關開了一家雜貨鋪,一家人也住在城里。老五婆娘的兒子李金彪,生于一九三七年,屬牛。一九四三年,金彪七歲了,到了上學年齡。老五婆娘便拐著小腳,趕了一天山路,把兒子送到舅舅家,同表哥一起在東關小學讀書。那時,上學尚無戶口要求,金彪得以順利入學。若是現在,怕要一筆不菲的贊助費或借讀費了。那時,人們衣不遮體,食不果腹,讀不起書。    金彪寒暑假,回到窯院與父母姐姐團聚。一日,堂妹翠見堂兄朗讀國民政府教育部頒布的《國民小學校一年級國文課本》,便請金彪教她認字。人,牛,羊,口,刀,尺幾個字,不一回,全學會了,金彪大為驚奇。此后,便把舊課本送給翠,供這位小妹妹學習。    翠的母親,大表姐,也是讀過幾年書的。    十九世紀末,西方傳教士,在洛陽城內設立了一處育嬰堂和孤兒院,專門收容棄嬰和父母雙亡無家可歸的孤兒。棄兒幾乎全為女嬰,家里再窮,男孩子也舍不得丟棄。女嬰長大,便被送入孤兒院。孤兒院幾乎全是女孩。    西方傳教士,洞悉中國民俗,知道女孩子不裹腳嫁不出去。這些幼女,到了裹腳年齡,四歲或是五歲,院方便會雇傭專業纏足婆,替這些女孩子裹腳。    到了二十世紀初,又辦了女子小學,班級里全部都是小腳女孤兒。教師既有中國的私塾閨塾師,又有外國修女嬤嬤。課程既有百家姓、三字經,也有英語。中西合璧,土洋結合。    以后,小學規模擴大,還招收校外女生。    當時,婦女大門不出,二門不邁,規矩很嚴。不肯把閨女送到洋婆子的學校里去,聽說還在教嘰哩哇拉誰也聽不懂的洋文,萬一把閨女教壞了,以后找不到婆家怎么辦?    洋人本是一番好心,卻被當成驢肝肺。校方無奈,發動教職員工四處尋找生源,規定凡引進一名女生,獎紋銀一兩,后改為銀圓一元。大表姐有個遠親在女校當伙夫,見有錢可拿,便到白馬寺村大姨家,動員大表姐入學。    那一年是一九二三年,民國十二年。大表姐生于一九一七年,這年七歲,正是上學年齡。    大姨父思想開通,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的一套東西,沒有道理,兼之學校食宿學費全免,同意女兒入學。大姨一向對大姨父言聽計從,沒有意見。    諸事均好辦,學費食宿不用花家里的一文錢,白給書讀,讀得好了,還有獎勵,還能接著讀中學,甚至保送留洋深造。    出洋留學,太遙遠了,還想不了那樣多,眼前急待解決的,便是大表姐一雙剛剛裹了一年的小腳,上了學,誰來替她裹呢?七歲的小女孩,也就是六周歲光景,還沒有能力為自己裹腳。何況大表姐能否裹成一雙上好的小腳,對一生關系極大,是全家人,尤其是大姨和大姨夫的一塊心病。    大姨生于一八九七年,光緒二十三年,那年二十七歲。遠親是大姨遠房的表弟,喊大姨表姐,大表姐喊他表舅。大姨出身名門,個子高挑,身材姣好,容顏秀麗,一雙小腳裹得端端正正窄窄弓弓,剛剛只有三寸。她徐徐款動三寸金蓮小腳,顫顫巍巍,裊裊婷婷,一邊為表弟遞煙倒茶,一邊瞅著表弟關切地詢問:“念書好是好,只是不知道這些女學生,大人又不在身邊,誰為她們裹腳?書讀的好壞倒是小事,裹不成小腳,找不到婆家,可是大事。表弟你說是不是這個理?”    表弟是教會學校女子小學食堂的炊事員,天天煙薰火燎,一件白布中式對襟褂子上一股油煙味,兩只袖子精光锃亮。他抽著旱煙袋,喝著茉莉香茶,聽了表姐的一番話,不慌不忙地解釋道:“表姐,您不用操心,我們學校專門花錢雇人請纏足婆給這些女學生裹腳,裹的又小又好看,比她們自己家里裹的還好。”又補充說:“替外甥女裹腳的那位纏足婆,也經常到學校去裹腳。”    大姨和大姨夫聞知大為欣喜,此事就這樣定了下來。    大表姐知道自己將要到一所外國傳教士辦的女子小學去讀書,有說不出的高興。那時女孩子全是小腳,幾乎沒有受教育的機會,像大表姐這樣幸運的,可謂鳳毛麟角了。    她的小腳已經辛辛苦苦地裹了一年,已呈小腳尖尖外形,四趾已蜷伏腳底,由于腳秧欠佳,前景仍不容樂觀。盡管纏足婆施出渾身解數,看來也無濟于事。一年下來,腳已經不疼了,這使大表姐欣喜異常。的確,小腳好看人人皆知,但其中艱辛一言難盡,裹腳裹到腳不疼了,就算是熬出頭了。盡管走路有些磕磕絆絆,這是小腳四趾蜷伏后常有的現象,但對日常生活已無大礙了。    小孩子讀書,從古到今都是全家的一件大事。何況當時女孩個個三寸小腳,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上街都很稀罕,更不用說上學讀書了。要不是遇上洋人傳教士在洛陽開辦了一所女子小學,要不是大姨夫思想開通,要不是遠親前來報信,大表姐根本沒有機會讀書。    大姨心中也很高興,她出身名門,家中讀書的人不少,深知讀書的重要性,喜滋滋地邁著一雙三寸金蓮小腳,顫顫巍巍,進進出出,為大表姐上學作準備。先用做褂子剩下來的一塊洋花布,縫了一只新書包。又用一條藍印花布包袱包了纏足必不可少的纏足用品:嶄新的銅錢厚丈二長三寸寬白布裹腳布三副,尖尖的土布凌波小襪三雙,尖頭四寸半纏足鞋(初纏女孩用的鞋)三雙。怕她走路腳趾疼,新棉花鞋墊,也稱為蓮褥的,也就是蓮足的褥子,三副。還有洗腳的肥皂,當時稱為“胰子”,有趣的是,它與丈夫的妻妹“小姨子”同音。裹腳時灑在腳趾縫里的明礬末也是不可少的。那時,養活一個女孩子不知比養活一個男孩子,多操多少心,多費多少力。    大姨一生信佛,極為虔誠,深信此次大表姐能有書讀,全靠佛祖保佑,要去廟里進香還愿。    得天獨厚,廟就在村子邊上。白馬寺村以寺廟得名,顧名思義,寺廟就是大名鼎鼎的白馬寺。雖沒有東南近百里外的少林寺有名,但建于東漢永平(漢明帝)十一年公元六十八年的白馬寺卻是佛教傳入我國后興建的第一座寺院,在洛陽城東二十里,背負邙山,南臨洛河。    大姨領著大表姐去白馬寺還愿,一路之上,二十七歲母親三寸小腳益顯其纖,七歲女兒四寸半纏足益顯其大。大姨腳雖小,走路卻毫無困難。大表姐腳雖大,卻是磕磕絆絆,舉步維艱。母親滿面春風,女兒卻是雙頰通紅。    進得大殿,在如來佛祖蓮花寶座之前,一排排的小腳婦女,整整齊齊跪在蒲團上,尖尖的小腳筆直向下,蔚為壯觀,大姨母女也在其間,雙目緊閉,口中不斷默念佛祖保佑。    拜畢如來,又拜如來背后的觀音。這里小腳女人比大殿還多,熙熙攘攘,水泄不通。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是婦女的保護神,受到小腳女人頂禮膜拜,人心所向,從望所歸。觀音本是男身,以后變性為女身,更加受到婦女熱愛。不知為何,變性之后,觀音依然一雙赤裸的天足,并未裹成尖瘦的三寸小腳。不過,大家習以為常,毫不介意。 (未完待續)
最后修改日期: 2020 年 8 月 18 日

留言

撰写回覆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