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美月(1)     美月返回家中的第二天,我們又恢復到了日常的生活勞作中。數月前,我們各自的親家確定了我們的大喜日子,并送來了第一批正式的聘禮——豬肉和糖果,數量上都多過之前送的,當然他們也送來了幾只空木箱,出嫁時用來裝載嫁妝。此外最重要的是他們送來了布料。媽媽和嬸嬸歷來負責紡織家里所需的布料。而如今我和美月對于織布也非常熟練。但我們身上所穿的衣物只能用一個詞來形容,那便是——自產。織布所用的棉花是爸爸和叔叔親手種的,而采摘棉花的活兒都是由家中的女人們包辦的,我們用來繪制圖案的蜂蠟和染布的顏料,由于家里的經濟狀況,在使用上都十分地節儉。而我所能用來與雪花平日所穿戴的做工精美、樣式新穎的外衣、長褲和發飾相媲美的只能是我的嫁衣了。雪花所穿過的衣服中我最喜歡的要數那件靛青色的外衣了。那件衣服華美的花案和精良的裁剪,即使在浦尾村那些已婚婦女的身上也不多見。而雪花則處之泰然,一直穿著它,直到它變得陳舊褪色。這件衣服的式樣和用料使我深受啟發。我打算為自己制作一件適合在桐口日常穿著的衣服。我的婆家送來的棉布讓我大開眼界,那些棉布手感松軟,質地優良,花案繁復,連顏色也是深受瑤族人喜愛的藏青色。看著這些禮物我意識到自己還有很多東西要學,還有很多事等著我去做。不過這些棉布再好也比不上那些絲綢。他們派人送來的那些絲綢不僅手感柔滑且顏色明艷,實屬上乘。其中有婚慶節日里穿的大紅色,有適宜少婦穿著的紫色和綠色,還有成為家中主婦后穿的藍灰色以及老來孤寡時穿的藍綠色。而藍黑色的絲綢則是為我婆家的男丁們準備的。一部分綢緞上印有雙喜、牡丹和彩云的圖案。我的婆家送來的綢緞和棉布可不是用來供我隨心所欲地制作衣物的。和美月與雪花一樣,我也要用它們來準備我的嫁妝。我們得用其來制作我們日后生活所需的被褥、枕套、衣物和鞋子,因為根據瑤族的習俗,婦女不能獲取婆家的任何東西。被褥是所有東西里做起來最讓人感到悶熱的,且還是做起來最無聊的。可是當地人認為帶去婆家的被褥越多,就意味著你將來養育的孩子越多,所以我們盡可能多地制作被褥。而我們最喜歡做的就是鞋子了。我們需要為我們的丈夫、婆婆、公公、叔侄姑嫂以及家里的孩子制作鞋子。(值得慶幸的是,我的丈夫是長兄,他只有三個兄弟。而男鞋做起來就簡單得多了,我做得也特別快。而美月的負擔就要重得多了,她丈夫是家里的獨子,除去父母雙親,還有五個姐妹、一個嬸嬸一個叔叔,外加他們的孩子。)除此之外,我們也為自己做了鞋子,總共十六雙,每季四雙。不同于其他物件,鞋子必須十萬分用心地制作,但我們卻樂在其中。從納鞋底到后期刺繡,我們都投入了十足的熱情。制鞋的整個過程不僅是對我們手工的考量,也是我們藝術鑒賞力的體現,此外它還傳遞著愉快歡樂的訊息。在我們當地的方言里,鞋子與孩子同音。所以和被褥一樣,越多的鞋就意味著越多的孩子。所不同的就是制鞋是手藝的體現,而做被褥則是對體力的考驗。我們幾個女孩在一起做鞋時也時常互相比較自己制作的鞋子上的花案,并且彼此鼓勵。我們的婆家也送來了全家人的腳樣。我們自然從未見過自己的丈夫,不知道他是高是矮、是胖是瘦、是外表俊美還是滿臉麻子,但我們卻已經知道了他們的腳的尺寸大小。和所有的年輕女孩一樣,我們懷著最美好的愿望,根據這些腳樣想像著關于未來丈夫以及他們家庭的一切,其中的一些在以后得到了證實,而絕大多數則與現實相去甚遠。我們根據這些腳樣來裁減鞋底,再用膠水把剪下了的三層棉布粘在一起,晾在窗臺上吹干。在吹涼節的那幾天,它們不一會兒就干透了。我們便拿來納鞋底。多數人只是千篇一律地在那些鞋子上繡些簡單的谷物圖案,不過我們出于讓未來的新家人留下良好的印象的考慮,在鞋子上繡了些不一樣的花案。比如,在丈夫的鞋子上繡上一只展翅的蝴蝶,在婆婆的鞋上繡上一朵盛開的菊花,在公公的鞋上繡一只棲息在枝條上的蟋蟀。而我們所做的這一切就是為了博得未來婆家人的歡心。
最后修改日期: 2020 年 8 月 18 日

留言

撰写回覆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