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金蓮小說】蓮鈎秘籍08  方漁犀  星興典  撰
 ·版權所有  禁止外傳·
 
第一部  山村翠色  第六章  自裹纖趾
 
    娘沒有答應給自己裹腳,翠沒有氣餒。心里萌發的強烈愿望,猶如土里的幼芽,慢慢在她心田
里長大。就像大石頭底下的嫩竹筍,總有一天會沖開堅硬土層,撬動石頭,鉆裂石縫,也要鉆出地
面,長成茁壯的毛竹。
    又過了三年,一九四七年,翠九歲了。人也長高了,腳也長大了。想擁有一雙小腳的愿望卻日
益強烈,按捺不住心理上的迫切要求,她終于開始自己給自己裹腳。
    這一次,大表姐沒有再反對。閨女自己想裹就裹吧,她不怕疼就裹吧,怨不得別人。裹成小腳
后,繼續裹也好,放也好,都由她自己去吧。在大表姐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里,認為還是小腳好看,
不僅步態姿勢優美,人人都說好看,不像那些沒有裹腳的閨女,伸著一雙蒲扇般的大腳板,走起路
來咚咚地,簡直見了要地動山搖一樣讓人心煩,左右不像個女人,是女人就不該落下個“女不女”。
    翠自愿裹腳,是偏僻山村窯院里濃郁的纏足文化氛圍決定的,也是獨特的生活環境成就了翠的
一雙小腳。一雙三十年前才能有幸看到的幼女三寸弓足,理所當然地造成了不小的轟動。大山深處
與世隔絕的窯院,成了翠裹腳的世外桃源,洞天仙府。這里,對翠裹腳,沒有驚訝,搖頭,干涉,
只有鼓勵,稱贊,幫助。在這里,翠大大方方地裹腳,蹣跚行走,用不著絲毫的遮掩,一點不怕別
人知道。這些在城市中,很難做到。翠的裹腳布、纏足鞋、尖足襪、蓮褥、腿帶這些裹腳用品,同
大嫂子們的,晾曬在一起,成了小腳女人中的一員。
    裹了小腳以后,在梳裝打扮和思想感情上,翠同她們親近了許多,她們也同翠親近了許多。隨
著雙腳一天天纖削尖瘦,翠滿懷喜悅,感到自己越來越像一個真正的女人。
    翠自愿裹腳,對疼痛和艱辛不但不以為苦,反而感到甘之如飴。既然她自己愿意,大娘、嫂子
們自然愿意思心指教她,把世代相傳的裹腳方法悉數傳授給她。裹腳方法和用品,平日里,她早已
看在眼里,記在心里。不過沒有大娘們講的詳細,具體。原來裹腳大有學問,道理很深,翠是個九
歲的幼女,所知道的,不只是些皮毛。這時,她一邊聽,一邊連連點頭。說實話,不少東西就是講
給她聽,她也聽不懂。
    大表姐本來有現成的裹腳布,八尺長,二寸半寬。據說,幼女用舊布裹腳不“燒腳”。可能舊
的裹腳布,多次纏裹洗濯后,軟和了,不磨腳。九歲的翠,天足有六寸長了,不夠長,也不夠寬。
翠用的是藍靛染過的家織土布,一丈二尺長,三寸寬。又厚又澀,最適合幼女裹腳。舊時女孩裹腳
習慣用藍布,藍靛的根,即治感冒的板藍根。二000年,鬧“非典”時,幾元錢一板藍根沖劑,
曾經賣到幾十元。想不到還與小腳有歷史淵源。藍靛也是藍印花布的染料,有殺菌、消炎的功效,
可見祖國醫學之博大精深。
    翠是怎樣將六寸圓膚裹成三寸金蓮的呢?
    翠最初裹腳時,叫做試纏,也叫初攏,用六尺長的藍裹腳布,輕輕地攏著四個直直的腳趾頭,
使它略略向下彎曲些。松松地裹了兩個月,翠逐漸適應了,白天,夜里都裹著,只有洗腳時解開。
布襪子,頭稍微尖一點,襪底稍微瘦一點。新做的蛤蟆鞋(幼女初纏所穿的鞋),稍微比舊鞋尖
點,瘦點,還系上紅鞋帶。這時兩腳毫無痛苦,吃飯、睡覺,一點沒影響。翠覺得裹松了,不過
癮,太慢了。大娘告訴她,“慢慢裹,腳不疼。腳越裹越小,不怕裹不小。不怕慢,就怕站。滴水
石穿。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兩個月后再裹腳時,略略加緊,叫做試緊。翠的裹腳鞋襪比前又尖瘦了一些,裹腳布還是六尺
長,漿得略為硬些,捶去皺折,略略緊些,裹在腳上,使雙腳受慣硬裹腳布及緊纏的壓力。翠感覺
雙腳比以前痛了不少,但還可以忍受。白天,黑夜裹著腳,走路似有些磕磕絆絆,干活也沒有以前
得落,翠開始不習慣,兩個月下來,也逐漸習慣了。
    也許有人會擔心,翠的腳秧好否?會不會重蹈其母的覆轍?
    翠的腳秧極佳:腳形狹長,腳片單薄,腳趾細長,腳心凹陷,而且并排五趾呈梭狀,一趾比一
趾短。這種腳秧,天生適宜裹成小腳;不裹,無異暴殄天物。
    退一萬步,即使翠同她母親腳秧一樣,也能裹成四寸半腳。當時,比翠大的女孩已不裹腳,同
齡人裹腳的可謂絕無僅有,方圓百里,只翠一人。萬一不幸裹成半攔腳,四寸半腳,同三寸比,當
然算大,可同七寸天足比,卻是小之又小。
    雖然試纏和試緊,確是翠自己給自己裹腳,但經常有母親和大娘嫂子們在旁觀看,熱心指點。
    裹腳趾,是整個裹腳中最關鍵,也是最疼的時期。
    小腳與天足最明顯、最根本的區別,在于小腳四趾蜷伏腳底,天足則是五趾直直的。凡是四趾彎
折,即為纏足,即小腳。只要四趾彎折,不論大小,即便丈二蓮船,亦稱“小腳”。即使放足,成了
解放腳,舊時又叫改組派,一般也叫小腳。然而,根據正統的蓮足觀念看來,只有弓彎的小腳才算是
正宗的小腳。其它腳背末彎斷弓起者,均屬假冒偽劣,都被持正統的蓮足觀的人稱之為大腳,雖僅四
寸,也是大腳。
    小腳最突出的印象是尖,尖如竹筍,銳如竹萌。今日女士鐘愛的火箭鞋,頗有幾分當年小腳的神
韻。不過是生不逢時,裹不成小腳,穿上尖頭鞋,過一過小腳癮,也算是瀟灑走一回。
    小腳要想尖,除了把腳趾蜷伏腳底外,別無他法。這個構思很巧妙。裹腳的初衷,在于從小緊束,
不使腳發育。人長高了,腳依然如幼兒般纖小。不把腳趾裹折,全腳無法緊縮一團。四趾裹倒,才能
大趾獨伸,才能尖。
    裹腳趾,是裹小腳的關鍵。不裹腳趾,裹腳根本無法入手。也有將五趾并緊纏束的,瘦是瘦了一
一些,但與小腳形狀相去甚遠,只能叫并腳,不能叫裹腳。尖了,才能瘦,才能彎。
    裹腳趾,也是裹腳中最疼的時期。俗話說,十指連心。同樣,十趾也連心。腳趾上扎根刺都無法
行走,何況八個腳趾頭裹折腳底。天足行走,全身重量由腳掌底部厚厚的皮膚和軟軟的肌肉承受,現
在則壓在小小的腳趾上,腳趾薄薄一層油皮,包著纖細的趾骨。踩在地上,很快磨破,鮮血淋漓,痛
徹心脾。
    大娘告訴翠:“試纏兩個月,又試緊兩個月之后,就要向下裹腳趾頭了,這叫裹尖。只有經過一
番緊纏,腳趾才能壓在腳底下。但在每次裹腳時,一定要使腳趾向腳底屈到不能再屈,就手緊緊裹住。
然而兩腳初經十分緊裹,當然要作痛了,況且這裹腳趾頭乃是裹腳期中,最大的作痛時期,須要努力
忍痛,才能將八個腳趾,裹的全部壓踩在腳底下。”
    翠全身貫注地傾聽,坐在炕上,裹腳布等擺放四周。她望了望自己略微蜷曲的腳趾,又問道:
“大娘,痛起來,乍辦?忍得住痛嗎?”
    大娘耐心解釋:“這種大痛,忍幾個鐘頭,才能不痛。要知道,這時裹一次腳,雙腳要大大的痛
一次。心里不用慌,挨過六到八個鐘頭,痛即減輕一半。過了三四天,就痛過了勁,不那樣痛了。”
    翠聽后,連連點頭,小臉也微微露出了笑容。
    按照大娘們教給她的裹腳方法,用長長的裹腳布把四個腳趾頭緊緊纏住,把它們使勁往腳底下掰,
揑了又揑,按了又按,使出了全身的力氣。翠疼得滿頭大汗,眼冒金星,兩只小手微微發抖,還是不
肯松手,可見決心之大。大表姐在一旁看得直心痛:“翠,太疼了,咱們別裹了吧!”她深知痛苦的
歷程才剛剛邁出第一步。翠不顧鉆心疼痛,堅定地說:“我不!我就要裹!疼死我也要裹!”周圍人
不禁為之動容。
    翠又外加上兩條長腿帶子,纏在裹腳布里面。一丈二尺腳布整整裹了七層。裹了一只腳,又裹另
一只腳,把兩只腳裹得緊繃繃的,腳趾一點動彈不得。最后用針線將裹腳布頭縫上防止松開。雙腳裹
好,翠一點力氣也沒有了。大汗淋漓,疲憊不堪,一頭倒在炕上。
    雙腳纏畢,火燒火燎,疼痛難忍,八個腳趾頭,又憋又脹,渾身上下有說不出來的難受。
    大娘好心地告訴翠:“裹好腳后,不能老是躺在炕上不起來。老不起來,裹成小腳,不會走路。
要在院里多走動,這叫晾腳,利于早日裹小,腳樣才會好看,才會有勁走道。”
    這是怎樣一回事呢?大娘語重心長地給翠講了一個令人深思的故事。
 
(本章完,后篇待續)

最后修改日期: 2020 年 8 月 18 日

留言

撰写回覆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