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金蓮小說】蓮鈎秘籍21  方漁犀  星興典  撰


 
·版權所有  禁止外傳·


 
第一部  山村翠色  第十六章  小翠出嫁

    一九五四年,十六歲的小腳女孩翠要出嫁了,這在窯院可是一件大事。

    院子里,披紅掛綠,張燈結彩。大表姐家的窯門上,貼上大紅喜字,一片喜氣洋洋。

    清早起來,大表姐想到翠即將出嫁,很有些難舍難分的情分,暗暗垂淚。翠是第一次遠離家鄉,

也有依戀故土的情感,兩眼也是通紅的。

    正在這時,大娘拿著兩根絲線,替翠“開臉”,將翠臉上細細的茸毛絞得干干凈凈,翠感到鬢角

微微作痛。開了臉,就是告別了姑娘的時代,成為一位準新娘了。大娘替翠精心打扮,希冀翠以最為

靚麗的形象走出窯院,所以貫注了深深的情意。

    大娘將翠漆黑粗大的辮子盤在腦后,罩上黑色絲線發網,梳成一個大纂。這是從前媳婦的特定發

型,是已婚女人的標志。大辮子改作發髻,大姑娘也就變成了小媳婦,完成了人生重大的角色轉換,

從此后,她將為人妻、為人母。別在纂上的景泰藍銀簪,還是祖母拜堂時用過的。頭上插了一頭的野

花和許多首飾,一件鳳頭銀釵,一走一顫,很是有趣,也是祖母送的,像是百年的物件了,背面老鳳

祥銀樓五個字清晰可見。腕上金鐲,耳垂翠墜。

    翠俊俏的瓜子臉上,擦著細細的宮粉,發出淡淡的幽香。嘴上是“點絳唇”,嘴唇中間涂上一點

點胭脂,還是二十世紀初年流行的。

    翠身上穿的是大襟的尺二袖口大紅緞子繡花襖和尺二褲腿大紅緞子繡花褲,鑲上織錦寬邊欄桿,

莊重典雅,益發襯托出一雙小腳的纖細俏麗。

    新做的一雙大紅緞子滿幫繡花木底高跟弓鞋,同定親鞋大小樣式完全一樣,由于鞋小,翠穿著還

不太習慣,大娘特地將翠的小腳重新纏緊,小腳更加纖細了。

    窯院里的女人們,一個個把小腳拾綴得格外整齊,穿戴一新,把趙家驥等迎親的一群人送出很遠。

    翠忐忑不安地騎在一頭披紅掛彩的壯實毛驢上,一臉的惶恐,生怕毛驢一發脾氣,把她掀下來。

不過牽驢的大爺安慰她說,這頭驢老實聽話,從不亂尥蹶子,由我牽著,盡管放心。

    十六歲的小腳女孩翠,從未出過窯院。窯院外面的人們從未知道,也無法想像,現在竟然還有這

樣小的纏足女孩。翠的出現,不可避免地引起了鎮上和周邊農村的轟動。

    翠一身古色古香,傳承千年小腳的新嫁娘打扮,與翠幼小稚嫩的年齡,形成巨大的反差,人們一

時難以適應。幾十年前才能看到的小腳女孩,今天居然活靈活現地出現在大家面前。人們的驚訝,可

想而知。

    人們關注的中心話題,集中在翠的小腳上,議論紛紛:

    “都什么時代了,新中國都成立五年了,還有人裹小腳,太落后了。”

    “山里人就是落后,老腦筋,到現在還給女兒裹腳,也不叫她讀書。”

    “一個小女孩,裹了一雙老太太也似的一雙小腳,快來看,真希奇。比我娘的腳還小。”一個十

幾歲的小男孩頑皮地說。

    一位身穿列寧裝,干部模樣的中年婦女,惋惜地說:“多好一個女孩,小臉多討人喜歡。小小年

紀,腳這么小,走路多不方便。”

    但中年婦女們則不這么看,她們大多是小腳,有的雖然放了,但放得不徹底,有人因為放腳后行

走更不便,索性又裹起來了。所以這部分人自然對小腳是情有獨衷。一個中年大嫂說:“女人家就應

該是一雙小腳,這才像好人家的女兒。小腳怎么了?裹得好的照樣走路干活,還能挑水擔擔子哩。”

又一個小腳大嫂附合道:“這話有理,女兒家就應該把腳裹小了,把她們拘管住才好,看看現在的丫

頭們,一個個地撒丫子到處亂跑,心都跑野了,規矩都沒了,一裹了小腳,保管她們就瘋不起來了。

裹了腳,就能老實在家里做針線,像個人樣了,閑言碎語也就沒有了。”她一說這話,馬上就有另一

個女人接腔:“可不是呢!不用說多了,退回二十年,要都像現在丫頭們的一雙大腳,不打殺才怪!”

她說這話時,很有幾分得意,還看了看街上那些看熱鬧的天足的女孩們。同翠年紀相仿的一些女孩子,

大多是初中生了,她們看見翠的小腳,又聽有人這樣說,不禁羞得滿臉通紅。不用說,她們全是天足。

媽媽這一輩雖然大多纏過足中,但放掉的人也不少。只有奶奶這一輩的,因小腳裹成多年,放也放不

開,所以至今仍然裹著小腳。學校的教師們在課堂上告訴她們:“纏足是封建社會的陋習,是摧殘女

人的酷刑,是奴役女人的桎梏……”這種說教未免過于簡單生硬,恐怕也不合道理。著名作家劉心武

主編的一本書上寫道:“小腳吸引了中國漢族的女性,從接受總體說,她們不是被壓迫或被動式的,

恰恰相反,是自愿地承擔身體殘傷行為所帶來的痛苦。小腳完全沒有法律的約束性,即中國從來沒有

任何一個朝代,用法律的形式強制婦女纏足。”即是說,纏足是女人追求美容時尚的一種自發的群體

行為,并非有人逼迫。如果是逼迫,那是不可能長久的。纏足歷史的恒久就充分說明了這一問題。纏

足自五代始,能夠跨越宋、元、明、清、民國五個朝代,足以說明它的魅力是無可比擬的。

    這些小女生們,小心翼翼地、偷偷地、有些羞澀地看著翠可愛的小腳,一方面羨慕其精巧秀美,

卻不知裹了小腳到底是啥滋味。另一方面又暗自慶幸:還好沒有攤上纏足的時代,若是早生二三十年,

到時恐怕是不想裹也得裹,還不知會是個什么疼法,會不會把人活活疼死都不好說。

    然而至今仍然緊裹小腳的中老年婦女,則是另一種心態。她們看到了翠,就好像自己又回到了自

己的童年,以對自己的小腳百般呵護的態度看待翠的小腳。她們這時是既驚訝,又贊嘆:“看這小腳

兒多俊哪,周周正正,尖尖小小,像紅辣椒一樣,也不知道是怎樣裹的?”一面咂咂有聲地贊嘆。

     當她們被告知,翠是九歲時自己發奮給自己纏足時,更是得到了奶奶、大娘們的高度稱贊和肯定:

“這么喜歡小腳的女孩才是真聰明,真懂事,真愛美。也真叫人心疼。”一位大娘回憶自己幼年纏足

時說:“小時怕疼,偷解裹腳,不知挨了多少笤帚疙瘩。臨上轎,也沒裹好。”

    的確,小女孩肯不肯裹腳,裹得小不小,與自身是否喜歡小腳和喜歡小腳的程度,很有關系。

    一九四九年,同院西屋,有一位三十多歲的小腳婦女說:“俺娘下世早,我給俺妹子裹腳,那時

都是小孩。俺妹子腳肥,一搭上裹腳布,腳面就流血。多次試著為她裹腳,實在流血裹不成,惱了,

不管她了。誰知她偷偷自己給自己裹開了,而且裹得那個小哇,真是叫人想不到。”

    有些小女孩,奶奶,母親都下世了,自己就給自己裹。實在下不了決心,至少也要防止長大,裹

成小天足也比大腳強。

    一位年輕的賣菜女子,一九四七年,我上小學時,她也就是二十一二歲,大約生于一九二六年或

者一九二七年。那一雙緊繃繃的嶄新的小腳,像初裹成的一樣,粉雕玉琢,銳如竹筍。那時不少年輕

婦女,都已風風勢勢地放腳了,她仍十分講究地緊裹著。鞋是新的,什么都是新的。小時覺得它尖瘦

得讓人難以理解。她幾乎賣了一輩子菜。滿滿的兩大籮筐新鮮蔬菜,少說也有五六十斤,從城外少說

也要走三五里才能進城來。

    也有個別小女孩,淘氣不肯裹腳,最終沒有裹成。對門一個叫躍齊的同學,一九四七年,她母親

三十歲,約生于一九一八年,比賣菜女大八九歲。見我們注視她那雙未裹的腳,她會意而主動告訴我

們:“小時,人家女孩都在裹小腳。我淘氣得很,又上樹,又爬城墻,說啥也不叫大人給我裹腳。鬧

到最后,這腳就沒有裹。”而賣菜女,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興起的新一輪裹腳風潮中,由于自己喜歡

小腳,加上聽話,就裹成了小腳。其實,裹腳也是隨大流。我問過許多小腳老太太,她們說,當時大

家都裹,自己也就裹了,沒有多少說道。

最后修改日期: 2020 年 8 月 18 日

留言

撰写回覆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