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金蓮文化中用語不當的誤區

    現代人由於离三寸金蓮的鼎盛時期已經很遠了,所以,对三寸金蓮有很多認識不清甚至錯誤的地方,造成了用語的不規範、不嚴謹的情況。为不至引起認識上的混乱、给后世留下新的争議,現在有必要做一些正本清源的工作。

【誤區之一:把纏足女子所穿的弓彎繡鞋等同于三寸金蓮】

    现在在網上、甚或在報刊雜誌、以及某些书籍中都發生了概念混亂。最常用的句子諸如“XX收藏三寸金蓮”、“XX穿着三寸金蓮”等等,其用意是在說明缠足後穿用的小鞋(弓鞋),但都误用了“三寸金蓮”一詞。久而久之,竟有人自說自話地認爲“三寸金蓮”一詞既可用來指小脚,也可以用來指小鞋(弓鞋)。實際上是離正統的金蓮文化越來越遠,缺乏學者風度,很有些市井風氣,最多只能歸爲“贾语村言”一类。

    正確的概念是:金蓮(或三寸金蓮)即经过纏裹后的小脚。由此延伸开去,还可指穿着繡履弓鞋的小脚,即鞋和脚和组合物。因纏足女子經常是脚不离鞋的。平時穿的是弓鞋,睡覺時雖然脫下日間所穿的弓鞋,但又换上了睡鞋。只有洗脚时,脚才会暫时离开鞋子。但因鞋、脚同形,有多大的小脚以及什么樣式的小脚,就有与之相應的鞋子,所以有时也有鞋、脚同名的情况,比如:紅菱金蓮、錦邊金蓮、釵頭金蓮等等,这是用鞋形来说明脚形的情况。在清代,很多書籍都有这種记載。而作为小脚的總稱或通稱的“金蓮”(或“三寸金蓮”)用来特指鞋子,則從来没有过。如果特指鞋子,则有绣鞋(自五代以来至清末民初,绣鞋一律指繡花的缠足小鞋)、绣履、弓鞋、鳳头鞋等称谓。而把小鞋说成是“三寸金蓮”,則可謂聞所未聞。

    有人對此抱着不以爲然的淡化態度,認爲大可不必這樣認真,其實不然。這涉及到古代傳統文化的正統性、規範性、嚴謹性的嚴肅問題。在長達千年的纏足歷史長河中,從未發生過的用語,在纏足歷史結束後被後人杜撰出來了,這是相當不嚴肅的。對於歷史上的專用語或專用詞彙,我們無權更改。否則會造成認識上的混亂。比如,“萬里長城”不宜再改稱其他,“焚書炕儒”這一特指事件也不宜換用其他新詞。也就是說,歷史上已經定型的用語都是用來特指特定的事件,具有明確的不可替代性,

最后修改日期: 2020 年 10 月 5 日

留言

撰写回覆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