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长篇金莲小说】《莲钩秘籍》91  方渔犀  撰
 
·版权所有  禁止外传·

四十章 公使赴任(二)

    观文中所记,“旗昌行”,大约是一家美国商行,崔公使乘坐的轮船,名为“飞似海马”,大约

形容船速之快吧。海马,又称海象,上犬齿宛如象牙,身长可达三米,体重可达一吨,为北极圈内的

一种大型哺乳动物。“柏协理”,是朝廷专门聘请的英国翻译官柏卓安。“救生红船”,大约是一种

类似舢板的救生艇,船舷低,高了难以救落水之人。当时,轮船停在镇江长江北岸中,距岸边尚有一

段距离,因无停靠远洋轮船的码头,只能靠小船接送。连日大风,波涛汹涌,当日更甚。救生红船距

轮船里许时,顶头风吹来,更加摇晃,等到靠近轮船,小船上的人已不住呕吐,头昏眼花,双腿发软,

难以登轮。

    身强力壮的大老爷们尚且如此,裹着一双纤纤莲钩的崔夫人林兰英和小姐崔莺莺更加可想而知了。

    当日风浪之大,连“屡涉重洋”的柏协理都“甚觉惊悸不安”,可知一斑。林兰英夫人将小儿子

紧紧搂在怀里,面色发白,不住呕吐。崔莺莺搂住两个弟弟,吓得泪流不止,育人、育才见大姐流泪,

吓得脸色苍白,缩成一团。

    崔夫人惊恐不已,颤声说道:“老爷,您看风浪如此之大,轮船如此之摇,铁梯如此之陡,双腿

酸软,重似铁块,妾身和四个儿女,实在难以登上这艘大火轮,您看如何是好?”

    崔公使强作精神鼓励道:“夫人,吉人自有天相,逢凶化吉,遇难呈祥,不用发愁。我们皇命在

身,是当今皇上钦命的驻英公使,老天爷一定保佑全家平平安安,一路顺风。”

    这便是做小脚女人的一层为难之处。小脚平日里尽显风光,到得这危难之地,也只得咬紧牙关硬

挺过去。虽是付出加倍的艰辛,也是心甘情愿,终身小脚,矢志不移。

    说起来,三寸金莲本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沃土中培育出的一株东方文明奇葩。封闭的家庭环境,

盘坐炕头描风绣花,围着锅台煮饭煎茶,一双小脚,绰绰有余。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和谐温馨,其

乐融融,小脚这株鲜花千年盛开不衰。

    但是,小脚如果换到一个不适合自己生存的环境,便不免日趋式微,终于衰败。

    俗话说得对:“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崔夫人和崔小姐,在京师家中,天天缠裹小脚,纤

纤莲钩,顾盼生辉,如鱼得水,自得其乐,享尽小脚带给她们的欢乐,并未感到小脚有什么不便之处。

    但是,当她们面对摇晃的轮船,陡峭的舷梯,要她们用小脚走上去,却是力不能胜任了。纤纤的

小脚,巨大的轮船,东方古老的文明,西方现代文明,形成巨大的时代反差。

    最后,还是由老年水手将夫人和小姐背过船去的。三兄弟则是由水手抱上去的。崔公使是被人扶

上去的。柏协理不愧屡涉重洋,是自己走上去的。

    这件事,并非笔者凭空杜撰,有意制造假冒伪劣产品,却有一些依据。

    阿绮波德·立德(立德夫人)在《穿蓝色长袍的国度》一书中的《反对裹足之行》中写道:“由

此可见,在香港,中国姑娘的生活与世隔绝。如果不刻意留心,在港的欧洲人根本不了解这些中国姑

娘的生活。汽船的船长也告诉我,坐他船的中国姑娘都是由仆们像扛麻袋一样扛上船的。所以,我不

相信香港的女人不裹脚。有人告诉我,刚才到会的满满两屋子富有的中国男人家里,女眷们都裹脚。”

    汽船,应该比轮船小。小脚姑娘坐汽船,都要扛上去,那远洋轮船,更得扛上去了。

    立德夫人的书,写于百年之前,那时,香港姑娘,人人裹脚。二00六年夏天有人在香港拍了照

片,登在三寸金莲网站上,一位约六十多岁的香港老年妇女,架腿坐在靠背长椅上,一身时尚打扮,

却是依旧裹着一双四寸多长的小脚,脚穿一双紫红色的小脚皮鞋。服饰鞋履,土洋结合,中西合璧,

交相辉映,蔚为大观。如她当年六十七岁,约生于一九四0年,约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裹的脚。香港

裹脚妇人,直到二十一世纪,依然健在。

    “飞似海马”轮,“是晚行一时许,因风大夜黑,停轮未行。至将晓,始又开船。逆风破浪,尽

一日行六百三十余里,至上海黄浦江岸洋泾浜停泊。”

    林尚宾亲率道台衙门的衙役,在码头上等候多时,一见船到,当即将妹夫、妹妹一家人接上岸来。

此时,风平浪静,船不晃动,崔国英不用别人搀扶,自己走下船来。崔夫人林兰英和小姐崔莺莺,依

旧被人背下船来。小脚伶仃,双腿颤抖,下船比上船更为不易。

    大队人马,随即返回道台衙门。林道台早已备好精美酒宴,为妹夫全家洗尘接风。两家已有数年

未见,一旦相见,自是欣喜异常。

    林尚宾多年努力,方才由五品知府升到三品道台,见妹夫崔国英因出使西洋,一下子由五品章京,

赏给二品顶戴,并赏戴花翎,自是羡慕。因近来京城维新变法如火如荼,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受皇上

重用,红得发紫,便向妹夫打听朝廷近况。崔国英连升三级,自是感谢皇上。但他知太后一党,根深

叶茂。皇上势单力薄,难成大事。虽是感谢皇恩,却不敢靠得太近,以免惹麻烦。他是京官,消息灵

通,但也不愿多说,只是告诉舅兄,静观其变,方是上策。

    崔国英讲得不错,此刻,“百日维新”已经土崩瓦解,烟消云散,成为一个历史名词。就在崔国

英一行到达上海的这一天,一八九八年九月二十一日,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初六,慈禧皇太后发动宫廷

政变,将光绪帝囚禁于中南海之瀛台孤岛,垂帘听政,重掌朝政。

    林兰英和高丽云一对姑嫂,对朝政却没有那样关心。在十九世纪末,上层社会妇女,达官贵人家

眷,一见面,最热门的话题,无疑是裙下一双尖瘦弓小的莲钩了。

    林兰英是益阳人,斯地盛产妙莲,“益阳脚”声名远扬。林兰英从小裹就一双标标准准的益阳脚,

长仅二寸五分。那时,大家闺秀,二寸五分的小脚,比比皆是,并不罕见。林兰英今年四十三岁,年

已四旬,二寸五分的小脚依然原封原样,举趾生辉。

    林兰英虽然年已四旬,由于养尊处优,保养养得宜,并不显老,看上去约有三十四五岁。一身汉

族服饰,宽袍大袖,刺绣精美,金碧辉煌,沿续了明代的服饰,这就是所谓的“男降女不降”。满人

入关后,坐了龙廷,汉族男人降清,剃发蓄辫,改作满饰。而女人依然明朝服饰。缠裹小脚,更是凸

现了“男降女不降”的民族精神。汉族妇女裹脚,满族妇女天足,一看脚下,清廷虽三令五申禁止,

因阻力太大,最后只得收回成命,听任汉族妇女缠裹小脚。清朝虽是旗人皇帝,却是小脚的巅峰时期。

不但如此,到后来,满族妇女受汉文化的影响,艳羡三寸金莲小脚,又怕违背祖制,不敢裹成弓足,

纷纷裹成满式“刀条儿”小脚。

    林兰英系着刺绣精美的马面裙,穿着一双大红缎面木底高跟平金满绣二寸五分网子弓履,鞋脸上

交叉网线,可以调节松紧,鞋尖像锥子一样锋利。样子虽然古朴,由于弓鞋底密合弓足,大拇趾于鞋

尖处不受拘束,可以自由伸展,且有高跟,故穿着甚是舒适,广为小脚女人喜爱,流行一时。弓履外,

用五彩腿带扎缚鲜艳“藕覆”,使小脚益显俊俏。原来这小脚不管缠裹得如何周正,左右两面总不会

完全一样,踝骨外露甚为不雅,用藕覆盖住以后,这些不足之处尽皆遮掩。藕覆这个名称,说来还有

一段故事,相传唐明皇李隆基宠爱的杨玉环贵妃,也是一双三寸小脚。贵妃在马嵬香消玉殒后,一老

妪有幸拾到贵妃一只织锦雀袜,长仅三寸。老妪以此生财,观者百钱。唐明皇见贵妃小腿洁嫩似藕,

将此饰物戏称为“藕覆”,意为覆盖有莲藕外面的东西。

(未完待续)

最后修改日期: 2020 年 8 月 18 日

留言

撰写回覆或留言